污泥膨胀的概念及其解决办法
活性污泥的稳定性不高会导致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稳定,从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。有时甚至会发生活性污泥脱落,导致处理设备堵塞,影响整个处理系统的运行。
一、污泥膨胀的原因
1、丝状菌膨胀
活性污泥絮体中的丝状菌过度繁殖,导致膨胀,促成条件包括进水有机物少,F/M太低,微生物食料不足;进水氮、磷不足;pH值低;混合液溶解氧太低,不能满足需要;进水波动太大,对微生物造成冲击。
通过活性污泥沉降性能、容积指数判断丝状菌发生膨胀的程度
2、非丝状菌膨胀
由于进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,使污泥负荷太高,而进水中又缺乏足够的N、P,或者DO(溶氧)不足,细菌很快把大量有机物吸入体内,又不能代谢分解,向外分泌出过量的多糖类物质。
这些物质分子中含羟基而具有较强的亲水性,使活性污泥的结合水高达400%(正常为100%左右),呈黏性的凝胶状,无法在二沉池分离。另一种非丝状菌膨胀是进水中含有较多毒物,导致细菌中毒,不能分泌出足够量的黏性物质,形不成絮体,也无法分离。
二、解决方法
为防止污泥膨胀,首先应加强管理操作,经常检测污水水质、曝气池内溶解氧、污泥沉降比、污泥指数和进行显微镜观察,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,如加大空气量、及时排泥、在有可能时采取分段进水,以减轻二沉池的负荷。
对于丝状菌膨胀轻、中度可以通过调高pH,适量的杀菌剂来调整,对于高、重度丝状菌膨胀,可以考虑放弃治疗,清池投泥重新培养了。
对于非丝状菌膨胀比较简单,笔者遇到非丝状菌膨胀不下10多次了,手段就是降低负荷或者配齐CNP就可以搞定了
上一篇:污水厂日常运行,需要关注这些细节
下一篇:污泥上浮的概念及其解决办法